血糖波动越大,并发症来得越快!教你8个方法,预防它的发生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00:00:00
浏览量 : 52
对于高血糖的危害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其实,血糖波动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。
近年国内外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: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,而且与血糖波动
密切相关,就像波涛汹涌的潮水会破坏堤坝一样,血糖波动同样会损伤血管内皮,加重动脉硬化,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,其危害性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大。
因此,在血糖管理上,既要控制高血糖,又要避免低血糖,以减少血糖波动,保持血糖平稳。
那么,哪些因素容易引起血糖波动?又该如何预防呢?
一 降糖药使用不当

用药不当可导致血糖波动。降糖药(包括胰岛素)用量不足,可导致血糖迅速升高;用量过大,则可导致血糖严重降低。

对策:使用降糖药应从小剂量起始,在调整降糖药的用量时,幅度不宜太大,以减少血糖波动。


二  擅自减量或停药

有些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对肝肾有损害,不愿意坚持长期服药,常常是血糖降下来就把药停了,血糖升上来再用上,或者是擅自减少药物用量,从而导致血糖忽高忽低。

对策:用药必须严格遵守医嘱,不得擅自停药或自行减量。

三 饮食不节、暴饮暴食

不定时、定量进餐,饭菜可口就暴饮暴食,不合胃口就少吃或不吃,经常饥一顿饱一顿,导致血糖忽高忽低。

对策:吃饭定时定量、少量多餐,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(如全谷物粗杂粮),尽量吃干的,少喝稀的。

四 运动不当

运动时间选择不当,如空腹运动,有可能导致低血糖;高强度运动,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、升糖激素分泌增多,引起血糖升高。除此之外,突然增加或减少运动量,也会导致血糖显著波动。

对策: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太极拳、健身舞等),避免高强度无氧运动(如赛跑、举重、拔河等)。

五 生活起居不规律

起居无常,经常熬夜,容易导致血糖升高;过度劳累,延时进餐,空腹时间过长,又会导致低血糖。

对策:起居有时,保持生活规律。

六 焦虑失眠

紧张、焦虑、失眠等情绪变化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使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多,引起血糖升高。

对策:保持心态平和,减少情绪波动,经常失眠者可配合服用安眠药物。

七 应激因素

发烧感冒、急性感染、外伤手术、急性心梗、脑卒中、严寒天气等应激因素,可促使体内肾上腺素大量释放、肝糖原输出增加,导致血糖显著升高。

对策:积极应对应激因素,根据血糖监测结果,及时上调降糖药物用量。

八  药物影响

糖皮质激素、噻嗪类利尿药(如氢氯噻嗪)、β受体阻断药(如普萘洛尔)、雌激素(如避孕药)等,常用可致血糖升高;而水杨酸类药、磺胺类药、利血平等,常用可致血糖降低。

对策:在应用上述药物时,要加强血糖监测,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。

专家提醒: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很多,处理方法各异。临床上遇到血糖显著波动的病人,一定要先搞清诱因,针对病因处理,而不是一味地调整降糖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