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门诊遇到65岁的张先生时,他的随机血糖已飙升至28.6mmol/L,呼吸中弥漫着烂苹果味,CT显示双肺严重感染。这个病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,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某些危险信号时,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。
很多时候身体发出一些预警的时候,我们就要高度重视,尤其是糖尿病人,也要多警惕可能发生的急性并发症,今天分享糖尿病患者必须立即住院的五种危急情况,这些知识值得每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牢记,发生了不要迟疑,赶紧去医院。
酮症酸中毒
当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时,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在血液中堆积,形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。
典型表现为呼气有烂苹果味,持续呕吐伴腹痛,血糖>13.9mmol/L,急诊处理要点包括积极补液,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、纠正电解质紊乱、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。
2023年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》特别强调,合并意识障碍者需立即转入ICU监护,每小时血糖下降速度应控制在2.8-4.2mmol/L。
高渗性昏迷
高渗性高血糖状态(HHS)常悄然侵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。这些警示信号要警惕:当血糖>33.3mmol/L,血浆渗透压>320mOsm/L,并且有进行性意识障碍,皮肤黏膜极度干燥,24小时尿量<400ml,抢救关键在大量积极补液(前12小时补液量约4000-6000ml)和谨慎降糖,过快的降糖速度反而可能诱发脑水肿。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危急的,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。
重度低血糖
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,只要血糖<3.9mmol/L就属于低血糖。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乏力、饥饿感等,特别要注意"无症状性低血糖",常见于病程久的患者。
还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,癫痫样抽搐,偏瘫等不典型症状。
低血糖的危害巨大,可导致患者昏迷或死亡。平时一定要注意血糖的监测,减少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。
感染性休克
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增加3-5倍,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脓毒症,当体温>38.5℃或<36℃,心率>120次/分,呼吸>24次/分,血压<90/60mmHg,血乳酸>2mmol/L。
临床观察发现,糖尿病足感染合并脓毒症死亡率达25%。治疗需在1小时内使用广谱抗生素,6小时内完成病原学检查。切记不可因等待检查结果延误治疗。
急性心脑血管事件
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-4倍,需警惕持续胸痛>20分钟,突发偏瘫/失语,视物模糊/复视,血氧饱和度<92%,心电图ST段抬高。
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,并进行综合控制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。
对于高危人群,需要建立"3+3"预警机制,也就是每日3次血糖监测(空腹、餐后2小时、睡前),每1-2个季度进行3项检查(糖化血红蛋白、尿微量白蛋白、足部检查),日常常备急救包,里面必备有血糖仪、葡萄糖片、就诊资料等,出现危急情况立马拨打急救电话就医。
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,糖尿病管理是场持久战,但危急情况处理必须争分夺秒。及时识别这些危险信号,把握救治黄金时间窗,才能最大限度守护生命健康。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出现异常切莫拖延,及时就医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