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,你们听说过、用到过动态血糖仪吗?随着大家对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,动态血糖监测仪(CGM)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。
然而,它到底好不好用?准不准确?什么样的人需要用它?
别急别急,今天,诺诺就针对这些问题,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动态血糖仪的奥妙!
一 动态血糖仪到底准不准?
“测糖测不准,戴了也白戴!”——不少人在初次使用动态血糖仪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抱怨,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?但是,真的就是这样吗?
事实上,这是因为我们对动态血糖仪的原理和目标存在误解!
需要和大家解释清楚的是,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动态血糖仪,都并非直接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,而是通过皮下传感器来检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。
但由于生理延迟,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变化会比血液慢15-20分钟,尤其在血糖快速波动阶段,比如饭后或者运动后,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就可能导致读数与指尖血存在差异。
这是正常的噢,不用担心!就像将糖浆滴入水中,初时浓度分布不均,但很快便会扩散均匀,同时,也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下血糖曲线的走向,了解自己的整体血糖变化趋势。
至于怎么评定数值是否准确,国际上普遍采用MARD值(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值)来衡量动态血糖仪的准确性,MARD值≤10%即属于优秀级别。
诺诺在此插播一句,像目前咱家的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的MARD值可是直接做到了8.71%,算是国际领先水平!
二 健康人,为什么也要用动态血糖仪?
“我没有糖尿病,就不用戴这个东西了吧?”看到这里的你,是否也这样觉得?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。不过,事实上,血糖监测远不止是“病人的事”!
1)帮助及早发现隐藏风险
要知道,我们常规的体检一般是只测空腹血糖的,个别还会加测下糖化血红蛋白,这就导致了,大家很容易漏掉“餐后高血糖”情况。
很多人测空腹血糖时结果很正常(比如4.6 mmol/L),但喝下一碗甜粥或吃完一个粽子后,血糖可能会飙升到一个异常的高度(超过11.1 mmol/L)。
这其实就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,说明身体的血糖代谢能力可能已经下降!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:改善饮食、加强运动来及时进行干预,降低未来发展成真正糖尿病的可能性。
2)真正个性化的饮食参考
其实,可以把动态血糖仪当作是一个专属营养师,通过连续的血糖监测,就能收获:
明确不同食物对自己血糖的实际影响
明确合理的进餐顺序和搭配方法
明确有哪些“看似健康却不适合你”的食物
举个例子,小王准备减肥,戴上了三诺动态血糖仪后,发现自己早上吃一碗面条血糖上升明显,而吃一小碗燕麦粥+一个鸡蛋,血糖变化更加平稳,就坚持了一周,发现体重有慢慢下降,这就很不错!
(所谓千人千糖,每个人适合的食物都是不一样的,快来找找哪些食物更加适合自己)
三 哪些人尤其应该关注血糖监测?
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,那么诺诺更加建议你佩戴动态血糖仪(因为很有必要):
35岁以上、有糖尿病家族史
曾患妊娠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
体重超标、饮食不规律者
30岁以上的孕妇
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
四 初次使用要注意什么?
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,请记住以下几点:
1)理解合理误差:空腹血糖读数与指尖血误差在15%以内属正常现象。如误差较大,可使用校准功能优化准确性。
2)看重趋势,而非单一点:关注“吃某种食物后血糖升了多少”“什么时候出现高峰”,比纠结“这一秒是9.2还是9.5”更有意义。
3)合理设置警报:健康人群可把低血糖警报设置为3.0 mmol/L(默认3.9是为糖尿病患者设定的)。
4)避免监测焦虑:初期可能会因数字波动感到紧张,但随着使用习惯的建立,你会更平静地把它当作健康工具,而非焦虑来源。
写在最后
健康管理,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不论你是为了控制体重、优化饮食,还是预防家族病史的延续,动态血糖监测都能给你带来以往难以获得的洞察与动力。
不妨就从一次短期体验开始,亲自感受它为你带来的改变吧~